茅台等巨头未来也可能出现负增长,但这个行业并不等于房地产行业

中国白酒冠亚季殿前四领衔的白酒阵营,年营收持续性保持正增长一直也不负,这个可能不?


从当前的形式看,这种可能性很小。


比如年营收第四的泸州老窖,2024年的增长光是从数据上看就已经非常非常的吃力,具体为从2023年的20.34%增长,降到了2024年的3.19%,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财报数据,指不定台下为此付出了多少卯吃寅粮的代价,照此发展2025年非常不乐观。


同样,冠亚季的茅台、五粮液、汾酒的财报数据也好不了多少:


茅台的增幅已从2023年的18.04%,降低到了2024年的15.71%;


五粮液更是从2023年的12.58%两位数增长,降低到了2024年的7.09%个位数增长;


汾酒的增长也下降了接近10个百分点,2023年还高达21.8%,到2024年就只有12.79%了。


并且它们也都还只是明面上的财报如此,台面下呢,大概率还会有着更多我们难以想象的增长乏力和难以为继。


更不用说,上市酒企里的洋河、舍得、酒鬼酒、金种子、上海贵酒等,则已经或首次出现负增长或已连续性出现负增长。


茅台等巨头未来也可能出现负增长,但这个行业并不等于房地产行业

基于以上数据,再加上现在行业内外普遍的共识为“中国白酒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甚至缩量市场”,别说要让大部分酒企年营收持续性保持正增长一直也不负不太可能,就是少数几个要实现这个目标也会异常艰难。


至于为何行业内外普遍有“中国白酒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甚至缩量市场”的共识,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1:白酒的人口红利已经用完,人口呈负增长的情况下,要退一进一本身就不大可能,更大的可能是退多进少。


第2:原本未来能接班父辈们消费白酒的年轻人,有不少受西方文化影响,会更倾向于消费洋酒和鸡尾酒,外加某些地方和某些场景下长期饱受诟病的糟粕酒桌文化存在,又会劝退不少崇尚自由和真性情的年轻人,两相叠加,未来的中国年轻人年龄大后消费白酒的比例极可能还会进一步萎缩。


第3:前些年一二线名酒通过提价、压货等等手段,实现增长的模式,在当下卖白酒越来越难挣钱甚至还很容易亏钱的大环境之下,会越来越难以推行。


这三个维度的现实困境都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如果第2个维度能出现奇迹,比如让白酒成为了国潮,让未来能够接班父辈们消费白酒的年轻人不减反增,那去抵消第1和第3维度的困境还是有可能性存在的。但这条路,目前看来还非常的艰难。


故此当下从以上的这三大维度去看,整个白酒市场的量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之所以还有些酒企在增长,要么是还能把货压下去,要么是还能招到更多商,要么是在和同行们的这场零和博弈的竞争中,把对手的蛋糕抢了过来。


但与之相反的是,更多的酒企在以上几方面都只会更难,进而被蚕食出现负增长甚至直接离场。


而照这种整体发展趋势,一马当先的茅台不远的将来,也可能会出现负增长,但是大家也大可不必大惊小怪,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因为这也并不代表着白酒行业就成了下一个房地产行业,它们两者本身还是有区别的,茅台也不能简单理解成是万科或者恒大。简单来说,只要白酒的独特魅力依然能够吸引到一定比例的国人,它也依然还会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行业,只不过它前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加上现在的部分萎缩造成了如今的整体产能和从业人数都存在很大的过剩。


所以接下来,比较残酷的会是:势必会淘汰越来越多缺乏竞争力的酒企和酒商酒贩,他们赚得少了甚至长期亏本看不到希望坚持不下去了,就会自动退出,但也正是他们退出的差不多时,整个行业又会进入一个新的均衡,只是现如今整个经济环境都不好,被淘汰下来的酒企员工和酒商酒贩又何去何从,貌似就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更像是一个社会问题。

茅台等巨头未来也可能出现负增长,但这个行业并不等于房地产行业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